Page 71 - JNXDHYSWJ
P. 71
第二部分 辛德惠先生同仁及弟子纪念文章 6 1

,
,
7 月 21 日下午 5 时 刘一樵教辞世 24 小时 几个慰问的同志走进他的卧室 ,
只见辛教授坐在桌边正在本子上写着 八五 攻关课题的安排 。 他吃力地对沉默


的人们说 :“ , 。” ,
我写写 分散一下
为了避免辛教授的心脏发生意外 有几位同志昼
八五 这个似乎永远说不完话题
夜陪伴着他 所谈的 都是 七五 ”、“ ” 。 24 日召开了
,

,
追悼会 。 7 月 28 日 辛教授就来学校参加黄淮海 八五 攻关课题研讨会 紧接着

,
,

又出席了农业部主持的 七五 攻关课题工作汇报会 。 工作能减轻他的痛苦 工作

,

能让他暂时忘却不幸 工作能医治他心灵的创伤 。 只有工作 才是他唯一的精神
,
,
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
青年的榜样
辛德惠教授自己的生活轨迹无疑给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
他是 50 年代留苏的 洋博士 ”, ,
回国后却一头扎在农村 多年生活在农民群众

中 住在农民家里 和他们一样吃着咸菜和高粱米 一起在田里平地 挖沟 排水 、
,
,


,
洗碱 。 由于他长期在农村工作 以至于学校里有很多人不认识这位知名度很高的
,
教授 。 有一次 辛教授要到自己的办公室办事 负责保卫的人员不认识他不让他
,
,
进门 直到校长来了才解了围 。 要知道 科研楼当时已使用了近一年了 这件事说
,
,
,
起来像笑话 但细想起来却意味深长 。 现在许多年轻人追求的是出国 不愿去农
,
,
村 而辛德惠教授却有自己的追求 立志在农村干点实事 。
,
,
近几年由于患病 辛教授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了 。 比如你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
,
案 要亲自实地考察 有时候 十几天连续跑上四五个县 白天考察 晚上研究 等
,
,
,
,
,
,
睡下时已是深夜两三点了 。 他身兼数职 每天有大量的处理不完的事务 。 阅读不
,
完的书籍和稿件 接连不断甚至常常重叠的会议 。 作为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他还

,
是 4 名博士生 、 4 名硕士生的导师 。 他还担任着 农田生态基础概论 的研究生课


程 。 多年来的超负荷工作 大大地损伤了他的曾经十分健壮的运动员的身躯 耗
,
,
事业的希望寄托在你们
费了他的青春和精力 。 他时常对身边的中青年教师说 :“
身上 。 以后 我给你们铺路搭桥 你们可要认真工作 争取上进 !”
,
,
,
辛勤的耕耘 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 数十年的农村科学实践 使得曲周这
,
,
块昔日的茫茫碱滩 变成了万亩良田 粮食亩产由 130 公斤猛增到 1000 多斤 吸

,
,
,
引了国内外的关注 。 多年来 党和人民给了他许多荣誉 获得了科学大会奖 国务

,
,
院嘉奖令 河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河北省 六五 攻关特





等奖 。 他还是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大会先进集体的代表 农业部部署院校优秀教
,
师 是 年国务院优秀科技一等奖的获得者 。
, 1988
没见到成功者的喜悦 更没有丝毫得意的神色 他还是老样子 步履匆匆 风
,
,
,
,
尘仆仆 。 有人祝贺他得了奖 他像是才想起来似的 ,“ , 。” 有人称
噢 那是以前的事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