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JNXDHYSWJ
P. 92
2
8 纪念辛德惠院士文集
到了辛先生当年的手书笔迹 。 我当时想研究我国棉花生产由黄淮海和长江中下
游棉区向西北内陆地区转移后的区域发展问题 题目初定为 棉花生产战略北移

,
辛先生用红笔把题目改为 棉花生产战略北倾后的区域发
后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 “
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的两大战略 一
并在旁边写了两行字
展和生产对策研究 ”, :“ :
是黄淮海平原棉区生产的恢复和持续发展 二是战略西北倾发展新疆棉花产业 。
,
后者要解决两大问题 即棉粮协调发展和棉花高产技术 ”。“ 北移 和 北倾 就一

” “
:
字之差 可意义完全不同 辛先生的意见为我的论文研究指明了方向 避免了走弯
,
,
,
路 。 而且 在近 20 年后的今天看来 当时辛先生对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判断仍不
,
,
过时 可见先生对问题的前瞻把控和超前的战略眼光 。
,
辛先生这种倡导整体工作的统筹兼顾 强调团队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方式 ,

不仅让我能够高质量地圆满完成承担的科研任务 将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在
,
实践研究中得到了升华 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严谨的治学方式以及朴实的作风 ,
,
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 。 记得在我论文答辩的前一个星期 辛先生在改完我的论
,
文后为研究重点基金项目去山东桓台出差 到星期五的时候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 ,
,
,
下周一我就要答辩 辛先生会不会把这事给忘了 ! 于是我就打电话与同行的吴文
,
你放心 辛先生早上还提醒我们 明天要
良老师联系 吴老师在电话里告诉我说 :“ , ,
,
回北京 , 6 月 8 日小邱要答辩呢 !”。 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 ! 无论有多么忙 辛先生
,
心里都能装着自己的学生 说到做到 从不失信 。
,
,
作为一名跨专业攻读学位的学生 要补修许多课程 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
,
,
力 。 为此 辛先生时时鼓励 鞭策和激励我 让我在学习中要化被动为主动 注意

,
,
,
观察和体会不同学科中的共性与个性 并与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有机地结合 开创
,
,
新的科研思维和研究思路 。 在恩师的指导下 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刻苦努力 不能
,
,
辜负先生对我的期望 。 博士入学三年后的 1997 年 我不仅各科成绩优秀 毕业论
,
,
文评定为优 还被校学术委员会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并获得校长
,
,
奖学金 。 在毕业典礼上 当我上台领奖时 辛先生作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坐在主
,
,
辛先生我不会让您失望 您的教诲
席台上朝我会心地微笑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 ,
,
我铭记在心 ”。
辛先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培养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 更为学生将来的发
,
,
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 。 毕业分配是件头疼的事 在临近毕业的那一学期很多精
,
力都花在联系工作上 当时与我同届毕业的还有王建武同学 辛先生为了让我们
,
,
不分散精力 主动找我们谈心 征求我们的意向 在了解我们俩的实际情况和希望
,
,
,
能继续深造的意愿时 毅然支持我们去联系博士后 并亲自给我们联系导师和写
,
,
推荐信 最后我们都如愿以偿 王建武博士去了华南农业大学做博士后 我则来到
,
,
,
中国农业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 辛先生这种以人文本 从细微处关心学生的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