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WHKJXY7
P. 120
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
The 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ckyard


我来到了邯郸市龙堂客运站。客运站是一幢三层的建筑,面积还算
大,但购票的人并不多,且没有指路的标语,购票点、乘车地设置
在二楼,初次来这里,购票就得找寻一番。之后,我坐着大巴车,

历时一个多小时,我来到县城,转车次去四疃镇。在行驶过程中,

我看到了房屋逐渐变低,看到了道路宽度的渐渐变窄,唯一不变的,
是这些老人和孩童,是车子行驶的速度。
从四疃镇去傅庄村就有点曲折了,我乘坐的是科技小院赵成雷师

兄开得电动三轮。村镇的道路坑坑洼洼,像被硫酸腐蚀过,且尘土飞扬,

我的表情渐渐凝重。到了进村的道路,宽度愈发狭窄,勉强能通过两
辆电动三轮,颠颠簸簸,师兄笑道是不是像在坐过山车。
晚上八点多,历经四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王红云阿姨家,村里

的路又变成泥马路。刚来那几天,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大的不方便,也

就是坐车很颠簸,路过垃圾点会有一阵阵恶臭。但一到下雨天,那简
直积水成河,雨水根本排不出去,村里整个交通瘫痪。有一次拍了村
里的照片给自己的朋友看,她们惊讶着 :哇,你们这个村里竟然还有

小河,真像一座威尼斯城。我无奈地笑了笑 :这是村里的马路。当时看

到傅庄村,我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村庄十几年前也是如此,泥马路,
碎石路,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21 世纪初,县里拨了一点款,村干部
就想着趁这个机会组织大家一起助力把全村的路给修了 :有钱的出钱,

有力的出力,每家每户采取自愿的原则。历时一年左右,村貌焕然一新。

那是,我天真地以为,傅庄村也能如此……

一次访谈


有一次,因为红姨外出,我们偶然结识村里开诊所家的小女孩付
同禹,并交流了一番。付同禹是一名在河北大学读生物工程专业的大



100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