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JNXDHYSWJ
P. 48
忆良师益友———辛德惠先生




王征国
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包括 6 个市 、 50 个县 , 1600 多万人 , 3600 多万亩耕地 其
,
中盐碱低洼易涝地面积约 2600 万亩 历史上旱 涝 碱 咸 水等多种灾害交替并
,
、 、 、 、
发 。 七十年代初 国务院科教组设立了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
,
究课题 从全国组织了 160 多名专家 对全区域的水文地质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
,

,

动态 储量分布 入渗补给 回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 。 1973 年 北京



,
农业大学在曲周县张庄建立了盐碱地改造综合试验区 拉开了靠科技改土治碱的
,
序幕 。
第一次见到辛德惠先生是在曲周县张庄 。 1977 年初 我完成唐山抗震救灾任
,
务后 回到原省科委农业处工作 史平处长分配我分管省农业重大项目 其中 曲
,
,
,
,
周张庄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是重中之重 为重大项目之首 。 记得是春节后 我随许
,
,
铁成副处长去曲周张庄 那时的试点条件仍然非常艰苦 沿途一片白茫茫的盐碱
,
,
地 伴之的是一堆堆像坟头一样的碱土疙瘩和零零星星的碱蓬 风一刮白烟四起 ,
,
,
天地暗淡 。 我好奇地问处长当地人靠啥生活 许处长说 :“ ,
因为地里经常绝收 大
,
多人靠淋硝盐为生 有个别的还要外出讨饭 。” 车子沿着土路颠颠颇颇地到达张
,
庄 我们直奔试验田 前来迎接我们是石元春和辛德惠先生 两个人一个长脸略
,
,
,
瘦 一个圆脸微胖 如果不戴眼镜 衣着和黑乎乎脸庞与农民没什么两样 。 他们介
,
,
,
绍了科研进展情况 看到平整的土地里生长着整齐茁壮绿油油的麦苗 我心想这
,
,
兴许就是科学的希望 对北京农大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随后我们到了北京
,
农大的专家驻地 这里虽是一个破屋漏舍的北方农家土院 但收拾得非常干净利
,
,
落 泥土味儿中略带书香 。 许处长和专家们一见如故 谈得热火朝天 他们一会儿
,
,
,
说改水 一会儿说治碱 一会儿说如何争取领导 一会儿又说如何发动群众 。 我在
,
,
,
旁边静静地听 给我的直觉是它们好像在研究新的战略 谋划大的举措 。 果不然 ,
,
,
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 正式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辛德
1978 年 ,“ ” ,
惠教授是课题总负责人之一 。 北京农大建立了曲周盐改实验站 成立了土壤改良
,
研究组 设立以张庄为中心的旱涝碱咸综合治理的二代试验区 开始了大面积靠
,
,
科技治理盐碱地 改造中低产田的创业之举 吹响了我省黑龙港流域农业综合开
,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