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JNXDHYSWJ
P. 58
8
4 纪念辛德惠院士文集
虽然辛先生已经逝去 但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如同还活在我们身边 如师长 ,
,
,
,
如挚友 如亲人 。 每每回忆往事 常常感叹不已 。 其中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
,
,
的印象 至今仍影响着我 感染着我 。
,
,
记得在 1995 年或 1996 年的一个夏天 我去农大实验站看望辛先生 。 跑到他
,
的宿舍 没有人 一问 说先生在棉花地里监测数据 。 于是我们就去地里看他 到
,
,
,
,
那里一看 大太阳下 辛先生正蹲在地里仔细地查伏桃 一个个地查 一棵棵地查 。
:
,
,
,
我们在地边站着都热得受不了 何况是在棉花棵有一人高地里呢 ! 一位年过花甲
,
的老先生 老教授 老科学家为了得到科学数据的这种敬业精神 敬业态度不禁使



人肃然起敬 。 辛先生直到查完后 才从棉田出来 这时他已是满身汗流 衣服都湿
,
,
,
透了 。 我不由感叹 辛先生做学问 搞研究的科学家态度是这么的认真 对数据的

,
:
掌握是事必躬亲 令人终生难忘 令人无不佩服 !
,
,
辛先生的思路开阔 高瞻远瞩 对现代农业方向性问题把握得很准 。 1997 年 ,
,
,
辛先生提出把农业推向现代化就应该成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 当时就组织农民
搞农业协会 凡参加农业协会的会员 通过协会选配优良品种 传授先进技术 实
,

,
,
地测土配肥 这些都对曲周的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辛先
,
,
生和周边的村民早已打成一片 一起风里来雨里去 既亲自授课 又手把手地教他
,
,
,
们新技术 赢得了广大乡亲们的爱戴 。
,
辛先生在 80 年代后 创立了 泛生态学 ”——— 普遍性工程生态设计及理论 较

,
,
早地采用系统方法综合考虑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为生产 — 经济 — 资源 — 环境 — 社
,
会 — 文化 — 技术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方法 。 1998 年 10 月份 中
,
国农业大学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在曲周实验站召开 。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带
领农业部和有关省份的部分领导莅临会议 我们省 市 县的有关领导出席了现场
、 、
,
会 。 记得那几年 每年的秋收时节 农民因无处存放秸秆 只好烧掉 焚烧既污染
,
,
,
,
了环境 又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 此时在辛先生的倡导下 课题组提出了秸秆
,
,
整株还田技术 。 这项技术既省工省时 又充分立用了资源 保护了自然环境 秸秆
,
,
,
整株还田是生态农业的一个较为先进的技术 。 在这次现场会上 辛先生带领大家
,
亲自做演示 进行解释和说明 使与会的同志受到了极大启发和教育 。 这次现场
,
,
会非常成功 在全国影响也很大 。
,
辛先生和我接触很多 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他经常教育我说 东明 你得多读
,
:
,
,
书 。 我说 你是泰斗级的人物 我再读书也超不过你呀 ! 为了让老先生有个好心
,
:
情 我和他常开玩笑调侃 他的弟子们却不敢 。 有一次 我们又见面了 我说 辛先
,
:
,
,
,
生我看你印堂发亮 面如桃花 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啊 ? 辛先生说 你尽胡说一气 ,
,
,
:
最近又读什么书了 ? 我便说 最近又读了一套阴阳八卦书 要不我给你算上一卦 ,
:
,
看我给你算得准不准 。 彼此欣然一笑后 又谈工作 。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