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WHKJXY7
P. 224
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
The 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ckyard
事和会遇到的人,关于要入住的农家,关于要锻炼的农活。
钢筋水泥的步伐已经很快地步入了田园家,从前书信很慢,车马
很远的故事也只是这个小村庄随着树的年轮而增加的又一个记忆碎片。
站在成片绿色的玉米地里想象着自己成为一个有着雾霭颜色的农夫,
在每个晨曦未干的清晨在田间俯身耕耘,在每个夕阳未散的傍晚在麦
田遥相呼喊,这些便是乡间田园、绿野麦田在我记忆中最生动的画面。
等这个画面定格,褪色成 1973 年的老照片,变成我了解中的一个概念
叫作“盐碱田”,于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承载了山河变换带来的无数种
心酸。以前经历过的种种难过都已经变作沧海桑田的记忆留在了祖辈
传承的土地记忆中,也对现在的乡村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土地的微
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现代生活的各项支出,于是村子里的青壮年劳
动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们便只能留守在村中翘首盼望自
己的亲人回家,这便是乡村的“空心化”现象了。
你可曾还记得自己的童年?热热闹闹开了满树的杏花桃花,叽叽
喳喳在老槐树上吵个不停的麻雀,飘飘荡荡地从屋檐落下来的燕子,
门前淌过的小溪流,田里蹦跶着的蚂蚱,场里囤满的麦秸堆……最深
刻的还是日落黄昏时间村巷里边传来的一声接一声的呼喊,喊的是“你
妈让你回家吃饭”。在路旁,我遇见过几个满身污水的拿着塑料瓶在
水沟里边抓蝌蚪取乐的小孩,白白净净的小手上满是污泥,满脸洋溢
着不谙世事的天真。我问那个俨然在一旁做家长模样的小少年的年龄,
他看我一眼,回过头指着弟弟妹妹说:“我今年 10 岁了,这个今年 7 岁,
她 6 岁。”我蹲在他们身旁陪他们玩了好一会,从小少年那得知他家里
一共兄妹四个,他还有一个 16 岁的哥哥。小孩子们也会在街头乱窜,
骑着跟自己个头一样高的电动车,开着比自己大几倍的三轮车。另外,
小少年告诉我他的妈妈现在北京打工,家里的地只有爸爸在种,所以
204
The 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ckyard
事和会遇到的人,关于要入住的农家,关于要锻炼的农活。
钢筋水泥的步伐已经很快地步入了田园家,从前书信很慢,车马
很远的故事也只是这个小村庄随着树的年轮而增加的又一个记忆碎片。
站在成片绿色的玉米地里想象着自己成为一个有着雾霭颜色的农夫,
在每个晨曦未干的清晨在田间俯身耕耘,在每个夕阳未散的傍晚在麦
田遥相呼喊,这些便是乡间田园、绿野麦田在我记忆中最生动的画面。
等这个画面定格,褪色成 1973 年的老照片,变成我了解中的一个概念
叫作“盐碱田”,于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承载了山河变换带来的无数种
心酸。以前经历过的种种难过都已经变作沧海桑田的记忆留在了祖辈
传承的土地记忆中,也对现在的乡村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土地的微
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现代生活的各项支出,于是村子里的青壮年劳
动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们便只能留守在村中翘首盼望自
己的亲人回家,这便是乡村的“空心化”现象了。
你可曾还记得自己的童年?热热闹闹开了满树的杏花桃花,叽叽
喳喳在老槐树上吵个不停的麻雀,飘飘荡荡地从屋檐落下来的燕子,
门前淌过的小溪流,田里蹦跶着的蚂蚱,场里囤满的麦秸堆……最深
刻的还是日落黄昏时间村巷里边传来的一声接一声的呼喊,喊的是“你
妈让你回家吃饭”。在路旁,我遇见过几个满身污水的拿着塑料瓶在
水沟里边抓蝌蚪取乐的小孩,白白净净的小手上满是污泥,满脸洋溢
着不谙世事的天真。我问那个俨然在一旁做家长模样的小少年的年龄,
他看我一眼,回过头指着弟弟妹妹说:“我今年 10 岁了,这个今年 7 岁,
她 6 岁。”我蹲在他们身旁陪他们玩了好一会,从小少年那得知他家里
一共兄妹四个,他还有一个 16 岁的哥哥。小孩子们也会在街头乱窜,
骑着跟自己个头一样高的电动车,开着比自己大几倍的三轮车。另外,
小少年告诉我他的妈妈现在北京打工,家里的地只有爸爸在种,所以
204